历史上,前两年的时候卫青就已经过世,如今又多活了几年。
身体状况虽然不如从前,但看起来还能坚持一段时间。
这次出来浪完,刘彻决定暂时不出去浪了。
卫青对于大汉不亚于定海神针,他一旦身故,刘彻需要在长安稳固局势。
天汉二年(与历史上该年号时间不一致),太子太傅董仲舒卒,汉武帝返回长安,结束巡视。
“父皇,董太傅临终前留下一本书,名为《春秋繁露》,是他最后修订过的版本,想要刊印出版。”
涉及大儒着作,尤其是董仲舒的着作,最好是由刘彻亲自把关。
“送来吧,朕看看他又写了些什么。”
翻看一会后,刘彻合上书,董仲舒的水平还是让人满意的。
不管他的理念如何,水平都摆在这里。
……
“仲卿,你老了。”
宣室内,刘彻仔细打量,卫青的头发已经有些灰白,脸上也多了些皱纹,但眼神依旧明亮。
岁月沉淀后,他的目光更多了几分通透。
“陛下,臣已经多活了几年,赚到了。”
他也算保养有术,能够明确的感觉到,要是自己不好好保养的话,身体应该根本撑不到这个时候。
“唉…朕也老了。”
两人同岁,刘彻还要大上两个月,但或许是多年征战的缘故,卫青的身体状态比他差不少。
刘彻仰头望天,“你说朕要是提前退位会怎样。”
“陛下,太子处理政务尚显稚嫩,陛下何必着急卸下这副担子?”
刘彻能活七十多岁,现在才五十多岁。让一个身体健康,还有大把时间的强权皇帝去当二十几年的太上皇?
卫青觉得这不会是好事。
要么刘彻受不了,失去绝对的权威,会让精力充沛的他难以忍受。
要么刘据受不了,已经当了皇帝,头上却总还有一个人能压自己一头。
更可能的情况是两人都受不了。
“陆鸣说,有很多明君晚年昏庸。
开元盛世的杨坚,晚年性情大变,猜忌苛察,信受谗言,杀害功臣。
大唐盛世的李隆基,最大的问题就是死晚了。强如李世民,晚年时也恐惧死亡,嗑了大量的丹药,不然还能多活几年。
其他的还有很多,朕也被许多人认为是其中之一。”
刘彻面临的情况,许多都是前所未有,甚至是后无来者的。他没有经验可以去借鉴,只能靠自己做决断。
“人老了就该提前退位,可历史证明,没有几人能做到这点。
真提前退位的人,也容易晚年凄凉。”
刘彻谨慎的处理这段关系。
从结果来看,卫青的态度是次要的,因为他大概率活不到那个时候。
陆鸣的态度最为坚定,他不会允许这段历史出现一个肮脏的污点。
霍去病会受陆鸣的影响,大概率也会和他站在同一立场。
这也是刘彻的底气。
历史上的他,很有可能是吃丹药吃的有些神志不清,现在的他脑子很清醒,不会再犯那些错误。
“仲卿啊,你是大汉的支柱,一定要多活几年才好。”
卫青很注意保养,身体反而越来越好了一些。
太初五年,卫青六十大寿,大将军活过了六十大关。
“陛下,没想到臣竟然能活到这个时候,但是臣现在真的有种油尽灯枯的感觉了。”
两人的目光转向一旁,那里是大汉帝国未来的希望。
有他们在,大汉的无敌之势还能维持许多年。
陆鸣和霍去病不知道那两人在想什么,他们俩正带着对方的儿子相互较劲,看谁做的蛋糕更好吃。
刘彻转回头,“那东西太甜,不适合我们老年人。”
卫青呵呵一笑,拿过一块蛋糕吃了一口。
“陛下,臣还年轻,喜欢甜甜的味道。”
刘彻眼神一黯,随即笑道:“你还真是越活越年轻了。”
卫青的状态有些反常,换做以往,他绝不会说出这样玩笑般的话语。
反常到让刘彻产生不好的猜测,卫青可能真的不长久了。
……
“陆兄,可惜我没有女儿,不然一定让她嫁给然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