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去春来,距离睢阳大战,只是过去几个月,世间万物似乎都有了新的气象。
不仅是凡俗百姓这么想,就连不少隐于山林的修士,也感觉到了不同。
山间积雪消融,溪流潺潺,灵草萌发,天地间的灵气悄然变得活跃。
但这份活跃中暗藏躁动,灵气波动时而紊乱,让人有些不安。
不过,对于这种异象,世间关注的程度,远不及对另一事的瞩目。
那便是儒道重现人间,当然这是对修士而言,于普通人来说,则是另一种感受。
从前极少可见的教书先生,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乡野城镇,私塾学堂接连开张,琅琅书声重归人间烟火。
人们不知道这一些看似慈眉善目善的先生,实则是可以随时撸起袖子凭文字化剑、以文章通天地的儒道修士。
更不知那些声声入耳的讲学里,藏着震古烁今的学问。
但不得不说,有一个好处,那便是孩子们识字明理的机会大大增加,许多寒门子弟得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。
人们对于未来,也多了无数个选择。
有开始钻研典籍者,借着这个势头,一下读懂了那些古今难解的杂书,开始重现上古之技艺。
有人醉心于上古礼乐,竟在残卷中,悟得了古今真意。
更有人,因此完完全全走出了自己的道,将修行撇之一旁,进入朝堂,施展自己的抱负。
就连那些久居深山的古老世家,也陆续派遣子弟下山,参与到这场席卷天下的风暴之中,毕竟,不是人人都有修行天赋。
而这些人的出现,也让各个国家、王朝开始有了律法的雏形。
修士不再是高居云端、超然世外的存在,只要步入红尘,那便与百姓无异。
总之,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,似乎即将到来。
所有势力,要么在暗自谋划布局,试图在新秩序中争得一席之地;要么悄然蛰伏,静观其变,等待时机。
儒道复兴如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,却改变了天下格局。
理应在风暴中心的尘府,此时却处于半隐匿状态,既未大肆扩张,也未公开立场。
校场之上,尘府弟子并没有继续每日的操练,他们有的早早回了屋舍温书,有的三五成群则聚拢在一旁,满脸的兴奋。
在那前方,两道熟悉的人影彼此交错,随着他们的每一次交手,气劲波动都引得四周空气震颤。
不过令人奇怪的是,这些余波并未朝外扩散,反而死死地被束缚在两人之间的狭小空间内。
“哈哈哈,老秦,服不服!”
龚虎嚣张的笑声传出去很远,路过的商贩纷纷驻足侧目,却无人知晓这声音来自何处。
“服你个头!”
秦泰轻啐了一口,身形一闪,掌风骤转,瞬息间已欺近对方身侧。
二人交手不下百招,看似难分高下,实则在明眼人看来,龚虎稳压一筹。
校场之外,有几道绝美的身影,在周围的小贩小摊上流连。
她们一袭各色衣裙,眉眼间顾盼生辉,裙裾轻扬,仿佛织就了人间最美的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