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8章 老录音带会发芽(1 / 2)

那声音稚嫩、清脆,带着一股野麦子似的蛮劲,穿透二十多年的时光,像一颗被遗忘的子弹,精准地击中了三人的心脏。

整个柳屯村,在这一瞬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。

正在河边淘米的妇人停下了手,正扛着锄头下地的汉子顿住了脚,连村口大槐树下打盹的黄狗都竖起了耳朵。

狗剩,娟子,强娃。

这是他们被岁月尘封的小名,是只属于柳屯村这片土地的密码。

如今,这密码却通过一个连接着全球ip地址的大喇叭,宣告给了整个世界。

“出……出事了!”王强第一个反应过来,脸色煞白,扔下确权书就往广播站的方向冲。

李娟也懵了,下意识地拉住陈景明:“是不是系统被黑了?这是谁的恶作剧?”

陈景明站在原地,一动不动。

他的身体像被冻住了,但大脑里的数据流却在以千百倍的速度疯狂奔涌。

他死死盯着手机上“乡土记忆云库”的后台,一行刚刚刷出的日志让他如遭雷击。

【触发关键词:“回声”、“重逢”、“麦田”。

匹配到高相似度音频碎片:编号_lt_bridgehole_01.dat。

自动修复并加入播放序列。】

1996年7月15日,柳屯村,桥洞……

一幅褪色的画面在他脑海里瞬间清晰。

那是中考结束后的一个夏夜,他和李娟、王强躲在麦垛后面,用王强省下两个月早饭钱买的二手随身听,录下了他们对未来的“豪言壮语”。

“我要考上大学,去上海,再也不回来了!”那是李娟清亮的声音。

“我要去深圳,当大老板,赚够一万块钱!”那是王强扯着嗓子的嘶吼。

“我……我不知道,”那是他自己,犹豫而小声,“我只想以后不管在哪,还能听见麦子长的声音。”

录完后,他们把那盘廉价的磁带用塑料袋裹了三层,学着电影里的样子,郑重其事地埋进了江边那个废弃的桥洞底下,称之为“记忆窖藏”。

他猛然记起,那个桥洞,正是他现在放置服务器的地方。

二十多年过去了,那盘早已被他们遗忘的磁带,在潮湿的泥土里腐朽、分解,或许只剩下几片磁粉。

可就是这几片承载着少年梦想的尘埃,在无数个日夜里,与他那台不断采集、分析着乡土声波的服务器共处一室。

那不是黑客攻击,也不是恶作剧。

是他的系统,他亲手搭建的“记忆云库”,在十万份孤独的田野录音中,识别出了他们最初的呐喊。

它像一个忠诚的拾荒者,从时间的废墟里,捡回了他们失落的童年。

“景明!还愣着干嘛!快去关掉啊!”李娟急得直跺脚,这太羞耻了,简直是公开处刑。

王强已经跑出了百米开外,气喘吁吁地吼着:“狗剩!遥控!快他娘的把这玩意儿关了!”

陈景明深吸一口气,却没有去按那个红色的停止键。

他抬起头,看着村民们一张张惊愕、疑惑的脸,看着那一张张被生活磨出褶皱、却依稀能辨认出童年伙伴模样的脸。

他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,没有选择关闭,而是猛地将音量推到了最大。

“让大伙都听听,”他的声音通过手机的麦克风,被实时转入了广播系统,带着一丝颤抖,却无比清晰,“让大伙都听听,咱小时候,有多傻。”

广播里,那段夹杂着电流杂音的录音还在继续。

“……你们听见没?麦子要熟了!再不去看就要被收割啦!”

那个属于1996年的、陈景明自己的声音,在2023年的柳屯村上空回荡。

村民们的惊愕渐渐变成了窃窃私语,随即,不知是谁第一个噗嗤笑了出来,紧接着,是哄堂大笑。

“哈哈哈,这不是狗剩小时候的公鸭嗓吗!”

“强娃那时候就想着当万元户,出息!”

“娟子这丫头,从小就心气高,还真让她考出去了!”

笑声在田野间传开,驱散了清晨的寒气。

可笑着笑着,声音又渐渐小了下去。

那些四十、五十岁的汉子和女人们,脸上的笑容凝固了,眼圈却慢慢红了。

他们想起了自己的童年,想起了那些也曾对着麦田许下的,后来被遗忘在城市工地和流水线上的愿望。

村口田埂上,一个老汉默默蹲下身,从口袋里摸出旱烟袋,吧嗒吧嗒地抽着,缭绕的烟雾模糊了他沟壑纵横的脸。

李娟带着儿子小宇,走进了闲置多年的老粮仓。

这里是她“乡土写作营”的选址,墙皮斑驳,空气里弥漫着陈谷和尘土混合的味道。

王强的装修队还没入场,一切都保持着废墟般的原貌。

“妈妈,你看这是什么?”小宇突然指着墙角一处不起眼的角落。

那是一块早已褪色发黄的透明胶带,底下隐约透出用歪歪扭扭的铅笔字写下的四个字:禁止入内。

李娟浑身一震。

她想起来了。

那是她小学三年级时,为了和王强偷偷藏一包无花果、几颗大白兔奶糖,模仿电影里贴下的“封条”。

她曾以为,逃离这里,在陆家嘴拥有一个能看到东方明珠的格子间,才是成功。

可她怎么也想不到,绕了半生,她最终的事业,竟是亲手把这片童年的废墟,改造成一个安放文字和记忆的家园。

她蹲下身,用指尖轻轻抚摸着那块粗糙的墙面,冰冷的触感仿佛连接了两个时空。

当晚,回到家,她在打印出来的《慢小孩宣言》册子末尾,用钢笔一笔一画地增补了一篇后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