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6章 寒潭照影 玉璧藏锋(1 / 2)

山风凛冽,卷起枯叶,打着旋儿撞在龙志炼与阿月的衣袂上。自栈道惊魂一跃,二人已在这荒山野岭间穿行了半日。身后蛇眼叟与血罗刹的威胁暂时解除,但素衣谷的方向,却笼罩在一片未知的迷雾之中。

龙志炼怀抱阿月,足尖在微湿的山石上接连点过,身形如御风飘行,稳稳落在一条隐蔽的山涧旁。这山涧水流不急,清澈见底,几尾细鳞小鱼悠然游弋,与方才栈道上的凶险厮杀判若两个世界。

“龙公子,放我下来吧,我……还能走。”阿月的声音依旧虚弱,苍白的脸颊缺乏血色,但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肯示弱的倔强。她左胸的冰魄寒毒虽因及时逃脱而未再恶化,但经脉间的寒意依旧盘踞,稍一运功便如万针穿心。

龙志炼摇了摇头,手臂稳稳托住她的腰,缓步前行:“阿月,不可逞强。养伤要紧,素衣谷尚远,我们需寻一处安全之地歇脚。”他低头看了看怀中的女子,见她秀眉微蹙,显是在强忍痛楚,心中不由一软。这几日的相处,阿月的坚毅、聪慧与对梅清欢那份近乎虔诚的信服,早已让他心生敬重。

阿月还想说什么,却被龙志炼打断:“《九阴真经》有云,‘重剑无锋,大巧不工’,行走江湖,保存实力方是上策。待到素衣谷,再图后计。”他语气虽温和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。

阿月抿了抿唇,最终点了点头,将头轻轻靠在他坚实的肩背上,感受着那份令人心安的温暖。

又行了约莫一个时辰,山势渐陡,林木也愈发茂密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冽的草木清香,其中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硫磺气息。龙志炼眉头微蹙,他识得这气味,通常与温泉或地火有关。

“小心些,此处地势古怪,可能有陷阱。”龙志炼低声提醒道,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。他虽年纪不大,但梅守正的记忆碎片与自身的聪慧,让他对危险有着超乎常人的直觉。

果然,行至一处山坳,前方路径被一片茂密的荆棘拦住,荆棘丛中隐约可见锈迹斑斑的铁索与残破的木牌,依稀可辨“擅入者死”之类的字样。荆棘枝条如钢针般锐利,且似有微弱气流扰动,显然是被布置了某种机关。

“是‘刺猬阵’。”阿月虚弱地说道,“以机簧触发,荆棘飞舞,防不胜防。当年师姐曾说过,素衣谷外围多以此类阵法守护。”

龙志炼仔细观察,见荆棘丛后方隐约有青石小径,应是原本的通路。他从怀中取出守暖剑,剑身在日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。守暖剑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心意,微微震颤,发出一声清越的嗡鸣。

“梅师叔的剑,或许能克制此阵。”阿月眼中露出一丝希望。

龙志炼点点头,深吸一口气,凝神静气,将内力缓缓注入剑身。守暖剑光芒大盛,一股温和却不容侵犯的气流弥漫开来。他小心翼翼地挥动剑身,以一种奇特的韵律,将荆棘枝条一一挑开、斩断。每当剑锋触及荆棘,那看似坚韧的枝条便如春雪遇阳般迅速枯萎、断裂,露出后面被掩盖的青石板路。

阿月在一旁看着,眼中异彩连连:“龙公子使得一手好剑法,这守暖剑……果真不同凡响。”

龙志炼并未多言,只是专注地开路。他心中却在思索:这守暖剑威力不凡,梅姨当年将它赠予阿月,仅仅是看中其与玉镯花纹的契合么?还是说,这剑本身就隐藏着某种秘密,或许与梅家的“冰魄”或那“太初温玉”有所关联?

片刻之后,两人终于穿过荆棘阵,踏上了青石小径。小径蜿蜒向上,两旁古木参天,浓荫蔽日,地上铺满了厚厚的落叶,踩上去软绵绵的,几乎听不到脚步声。

沿着小径行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,前方豁然开朗,一片巨大的山谷出现在眼前。谷中云雾缭绕,宛如仙境。一条清澈的溪流从谷中穿过,溪水冲击着光滑的卵石,发出悦耳的叮咚声。溪畔遍植梅树,虽非花期,却枝干虬劲,别有一番风骨。

然而,谷中却不见人烟,只有鸟鸣虫吟,更添几分幽静。

“这里便是素衣谷?”龙志炼望着眼前的景象,心中疑惑更甚。如此清幽之地,看似与世隔绝,却又隐隐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压抑。

阿月也面露讶色:“素衣谷外围多是这般景象,但谷内……应该有人居住的。难道……”她话未说完,忽然脸色一变,捂住胸口,闷哼一声,身体摇晃起来。

龙志炼连忙扶住她:“阿月,怎么了?”

“寒毒……发作得厉害了……”阿月嘴唇发白,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,“这里的……阴气……似乎加重了它……”

龙志炼心中焦急,四下张望,却不见可避风之所。谷中风虽不大,但这阴寒之气似乎无孔不入,连守暖剑散发出的温和暖意都被压制了几分。

“先找个地方让你歇息。”龙志炼背起阿月,继续向谷中深处走去。他注意到,越往里走,那股硫磺气息便越是浓郁,而谷中的温度,也似乎比外界更低。

转过一片茂密的竹林,眼前突然出现一座小小的石桥。桥下并非溪流,而是一汪深不见底的寒潭,潭水呈墨绿色,寒气逼人,连空气似乎都要被冻结。潭边怪石嶙峋,寸草不生,唯有几株耐寒的奇松,斜斜伸出,更显孤寂。

而在寒潭正对的岸边,孤零零地立着一座茅屋。茅屋简陋,似乎久无人居,但屋檐下挂着的灯笼却隐隐有微光透出,门前石阶上,积着薄薄一层未曾化去的寒霜。

“有人家?”龙志炼心中一动,抱着阿月踏上石桥。脚下的石板冰冷刺骨,寒潭中的阴气仿佛要透过石板侵蚀而来。他只觉怀中的阿月身体更冷了,呼吸也变得微弱。

临近茅屋,龙志炼才发现,那微弱的灯光并非油灯,而是挂在门楣上的一枚夜明珠,散发着柔和而清冷的光辉。门前积雪未消,却有一行淡淡的脚印通向屋门,似乎不久前有人进出过。

他定了定神,上前轻轻叩了叩柴门。

“笃,笃,笃。”

敲门声在寂静的山谷中显得格外清晰。片刻之后,屋内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,接着,一个苍老而沙哑的声音响起:“谁啊?”

“在下龙志炼,与友人途经此地,友人寒毒发作,情况危急,想求一隅之地歇脚,叨扰之处,还望海涵。”龙志炼朗声答道,语气不卑不亢。

屋内沉默了片刻,似乎在犹豫。龙志炼能感觉到,有一道目光正透过门缝打量着自己和怀中的阿月。

“唉……罢了,进来吧。”门闩“咔哒”一声轻响,木门向内打开一道缝隙。

龙志炼抱紧阿月,跨入门内。一股混合着草药与淡淡檀香的暖气扑面而来,与门外的阴寒形成了鲜明对比,让两人都舒了一口气。

屋内陈设极为简单,一桌一椅一床而已。墙壁是夯土砌成,略显潮湿。正中一张矮几上放着一个小小的药炉,炉火正旺,熬煮着散发着浓烈药味的汤汁。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正背对着门口,坐在矮几旁,专注地看着药炉。

听到开门声,老者缓缓转过身来。他面容清癯,皱纹深刻,眼神却异常明亮,仿佛能洞察人心。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灰色布袍,腰间系着一个葫芦,颇有几分隐士的风范。

“老丈,”龙志炼抱着阿月,上前一步,恭敬地说道,“在下途经宝地,见令友寒毒复发,实是无奈,冒昧打扰,还望恕罪。”

老者上下打量了龙志炼几眼,目光在他手中的守暖剑上停留了片刻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色。他点了点头,声音依旧沙哑:“无妨,医者父母心,何况我这老婆子别的不会,熬碗热汤驱驱寒还是可以的。将她放在床上吧。”

床上铺着厚厚的被褥,虽然简陋,却很干净。龙志炼小心地将阿月平放在床上,又替她掖好被角。

“多谢老丈。”龙志炼松了口气,这才感到一阵疲惫袭来。

老者走到床边,伸出枯瘦的手指搭在阿月的腕脉上,凝神诊脉。片刻后,他眉头微蹙,摇了摇头:“姑娘这寒毒,非同小可,已是深入骨髓,寻常药物,难有奇效。”

阿月虚弱地睁开眼,勉强一笑:“老丈不必费心……”

“老婆子我闲来无事,研究了几十年毒经药理,”老者打断她,站起身,走到墙边一个老旧的木柜前,从中取出一个颜色暗沉的瓷瓶,“这‘九转回阳丹’,虽不能根治你的寒毒,却能暂时压制毒性,护住心脉。每日服用一粒,或可延缓发作。”

他将瓷瓶递给龙志炼。龙志炼接过,只见瓶塞一开,便有一股温煦的药香弥漫开来,闻之精神为之一振。他心中感激:“多谢老丈赠药,此恩此德,龙志炼铭记在心。”

“唉,江湖儿女,何必言谢。”老者摆了摆手,又道,“看你二人气息不凡,绝非寻常路人。尤其是你,”他看向龙志炼,“年纪轻轻,内力修为却已颇具火候,手中这柄剑……嗯,好剑!似乎是梅家的‘守暖剑’?”

龙志炼心中一凛,没想到这僻居山谷的老者竟能一眼认出守暖剑的来历。他点了点头,坦诚道:“正是家师所赠。”他没有直言梅清欢,只说是家师,既是出于尊重,也存了三分试探之心。

“原来是梅师侄的门下。”老者脸上露出一丝怀念的神色,随即又叹了口气,“可惜啊,梅师姐她……唉,一晃眼,竟已近百年了。”他喃喃自语,不知是感叹时光流逝,还是另有隐情。

“老丈认识家师?”龙志炼心中大震,梅清欢已逝数十年,这老者能称她为“师姐”,难道是……

“呵呵,何止认识。”老者转过身,看着龙志炼,眼神变得深邃起来,“老婆子姓凌,单名一个‘寒’字。算起来,你那位梅师叔,还是我的师妹呢。”

“您……您是梅师叔的同门师姐?”龙志炼惊愕不已,一时间难以置信。眼前这位看似寻常的山野老人,竟然是梅清欢的同辈高人?以她的年纪……